日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 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內容顯示,新疆持續推進散煤整治。在城市建成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積極推進集中供熱或“煤改氣”。按照“宜電則電、宜氣則氣”的原則,推進農村散煤治理:2024年底前完成自治區“煤改電”二期工程任務;“烏—昌—石”區域農村地區探索解決散煤燃燒問題的可行模式,2024年底前完成“烏—昌—石”區域散煤用戶清潔取暖改造;其他農村地區積極推進清潔取暖。
方案指出,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壯大清潔能源產業,加快非化石能源發展,實施綠電替代,優化用能結構,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8%左右。推進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開發分布式太陽能發電和分散式風電。積極推動儲能產業進步,推進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快新型儲能技術和模式示范推廣應用。持續完善750千伏骨干電網及農村電網建設,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微電網、局域網,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和消納能力。
方案還強調,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聚焦采暖期重污染天氣治理,加大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強化兵地聯防聯控聯治,加大力度推動“烏—昌—石”“奎—獨—烏”和其他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對現有排放企業和自備電廠,對標國際國內最新標準和可行性技術,進行提標改造升級。采暖期除彌補大電網時段性負荷缺口等特殊情形,停運沒有改造完的自備電廠,鼓勵自備電廠所在企業使用網上“綠電”。重點行業企業納入重污染天氣績效分級,制定“一廠一策”應急減排清單,實現應納盡納;引導重點企業在秋冬季安排停產檢修計劃,減少冬季和采暖期排放。持續推進集中供熱,充分發揮大型煤電機組供熱能力。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實施全工況脫硫脫硝提標改造,加大無組織排放治理力度,深度開展工業爐窯綜合整治,全面提升電解鋁、活性炭、硅冶煉、純堿、電石、聚氯乙烯、石化等行業污染治理水平,2022年底前完成“烏—昌—石”區域企業全工況脫硫脫硝提標改造。推進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和65蒸噸/小時及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到2024年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小時及以下的燃煤鍋爐,“烏—昌—石”區域基本淘汰6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到2025年自治區地(州、市)首府所在城市重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1.1%以內,兵團石河子、五家渠兩城市重污染天數比率控制在9.0%以內。進一步加強對“烏—昌—石”區域大氣污染治理的統籌協調,自治區人民政府每月召開一次“烏—昌—石”等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調度會。除國家規定新增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的項目和列入國家規劃的項目外,“烏—昌—石”等重點區域不再新建、擴建使用煤炭項目。打造“烏—昌—石”綠色用能示范區,在“烏—昌—石”周邊建設“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煤電+新能源”的大型能源基地,推動準東、準北區域以新能源為基礎、以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煤電為支撐的大型能源基地建設,依托超高壓輸電通道輸送清潔能源高占比電力至“烏—昌—石”區域,逐步替代燃煤自備電廠供電;加快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新能源基地建設,加快達坂城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推進調峰、調頻儲能電站建設。強化鋼鐵、有色金屬、化工等行業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監督檢查;建立和完善重污染天氣兵地聯合應急預案、預報預警應急機制和會商聯動機制。“烏—昌—石”區域內可能影響相鄰行政區域大氣環境的項目,兵地間、城市間必須相互征求意見。
原文精簡
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 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
7月26日,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21〕40號)、《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發〔2021〕36號)等文件,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堅持穩中求進,堅持兵地一體、同防同治,統籌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堅決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讓大美新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指示要求落到實處。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指標。自治區地(州、市)首府所在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5.5%以上;兵團石河子、五家渠兩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49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79.4%以上。自治區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的河流斷面比例達到97.7%、湖庫比例達到78.1%;兵團地表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達到82.6%。重污染天氣明顯減少。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7%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98%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0%左右,土壤污染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顯增強,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美麗新疆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二、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三)深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
(四)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
(五)持續推進散煤整治
(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七)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
(八)推動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九)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
(十一)著力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攻堅戰。
(十二)著力打好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
(十三)持續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
(十四)加強大氣面源和噪聲污染治理。
四、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十五)深入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十六)持續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
(十七)著力打好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攻堅戰。
(十八)鞏固提升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
五、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
(十九)持續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
(二十)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
(二十一)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
(二十二)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二十三)加強新污染物治理。
(二十四)強化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
(二十五)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
(二十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二十七)強化生態保護監管。
(二十八)確保核與輻射安全。
(二十九)嚴密防控環境風險。
七、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
(三十)全面強化生態環境法治保障。
(三十一)健全生態環境經濟政策。
(三十二)完善生態環境資金投入機制。
(三十三)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
(三十四)建立完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三十五)構建服務型科技創新體系。
八、加強組織實施
(三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樹牢兵地“一盤棋”思想,堅持污染防治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推進,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落實屬地責任。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其他領導成員在職責范圍內承擔相應責任。強化地方各級生態環境保護議事協調機制作用,研究推動解決本地區生態環境保護重要問題,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日常工作機構有場所、有人員、有經費。研究制定強化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有關措施。
(三十七)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解決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列出清單、建立臺賬,長期堅持、確保實效。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各級政協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專題協商和民主監督力度。各級法院和檢察院加強環境司法。各有關部門要全面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細化實化污染防治攻堅政策措施,分工協作、共同發力。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做好任務分解,加強調度評估,重大情況及時向本級黨委、政府報告。
(三十八)強化監督考核。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體制,扎實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組織開展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兵地聯合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落實情況作為督察重要內容,組織開展例行督察,以案為鑒、舉一反三、動真碰硬、徹底整改;針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開展專項督察;強化生態環境日常監督,組織開展派駐監察。繼續開展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完善相關考核措施,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建立利長遠、管根本的長效工作機制。
(三十九)強化宣傳引導。創新生態環境宣傳方式方法,充分應用網絡傳播新技術、新應用、新手段,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網上宣傳,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主動曝光環境違法行為,關注輿情熱點,引導各族群眾積極主動踐行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活方式,健全多元參與的公眾監督和舉報反饋機制,推動形成全民支持、參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全社會行動格局。
(四十)強化隊伍建設。完善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不斷健全隊伍管理機制,全面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監察執法機構現代化、專業化、制度化建設,統一保障執法用車和裝備。加強基層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培養,加大環保專業知識、法律業務知識培訓,錘煉過硬作風,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